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,大宋的政事堂,虽然位阶有差别,但是归根到底,还要看皇帝和臣子的亲厚程度。
只要皇帝赏识,副相也可以叫板宰相。
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,那就是能维护皇权,削弱相权。
但是害处同样明显。
令出多门,没有规矩,随意性太大。
比如这一次给钦差手令,因为不管是文彦博,还是王安石,他们都不愿意得罪王宁安,就把事情分给了王珪。
王珪以副相之尊,就可以在里面增加一些东西,动一点手脚,给谭宪和高遵裕更大的权力,结果到了地方之后,他们就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。
赵祯痛定思痛,不能继续模糊混乱下去了。
上面的一点差错,到了地方,就会被无限放大,十万人马,代价太惨重了!
文彦博简直是喜出望外,要不是碍于寝宫,他都能跳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