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这话说完,文彦博的心差点跳出来!
乖乖,我的官家,你可太够意思了!
众所周知,大宋的官制,就是互相制约,叠床架屋,乱七八糟。
尤其是政事堂,更是一团乱。
最初大宋仿效唐朝,一般安排两到三位宰相,后来又增设了副相,也就是参知政事,最初的参知政事没什么权柄,不宣制、不押班、不知印、不升政事堂……说穿了,就是宰相的属吏和幕僚而已。
后来,参政的权柄越来越大,渐渐把所有的“不”字都抹除了,变得和宰相差不多。
一个强势的参知政事,甚至能架空宰相,比如庆历新政当中的范仲淹,有什么政务,他和皇帝商量,然后以政事堂的名义发布,就成为了政令。
在原本的历史上,王安石变法,也是以参政开始的,是典型的副手欺压正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