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算为村民烹制一桌地道可口的本帮菜,好加深他们对他这个上海人的印象。
那些小吃馆门头的霓虹年久失修,大多缺了笔画少了字,随夜色降临,可笑的一幕便出现了,“好妮饼屋”变作了“女尸饼屋”,“二舅奶茶铺”变作了“二男奶铺”。众村民皆已落座,成排的大厨们开始做菜,各自左手拿锅、右手颠勺,热火朝天地翻炒。
“这道是水晶虾仁,人称‘沪菜第一名’,配了精炖的黑松露,沾着米醋吃,咪道老老好。”每桌都放着不止一瓶五粮液,廖晖以婚宴的规格招待村民,热情地向身边的村干部们介绍每一道刚刚上桌的菜,“这道是陈皮红烧肉,看着食材普通、做法简单,但个中咪道,只有上海老饕懂得。”
为套近乎,他还不忘虚心地向村民们请教粤语,他问:“我们上海人吃到好吃的东西,一般都说‘咪道老嗲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