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炽的思维中,任何可能威胁到农耕的事情都必须非常的谨慎。
民以食为天,这时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华夏粮食丰足,一旦碰到灾年,庄稼欠收就是民生大问题。
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其实也是一样的,穷怕了饿怕了,就算是粮食富足的情况下,各地的储备粮基本都要满,以备不时之需,因为大家都不用挨饿所以关注的人少罢了。
大明的发展需以国民生产力为主线,一切的都是都是为了辅助生产力提高而发挥作用。
这一天谈下来,几人的意见非常多,但是真的能落到实处的还得经过皇帝的批准,太子拟了折子今晚就会递给皇帝。
陈瑄和朱瞻墡离开,留下朱瞻基和朱高炽两人。
确认人走了之后,朱瞻基说:“父亲,瞻墡的有些建议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了,甚至有些不切实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