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经周折,重登客轮,徐蕴昌松了一口气,他乘的,是挂着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旗帜的客轮,主要是由中国人驾驶。乘客三教九流,各色人都有。
徐蕴昌在舱里坐定,便想开了心事,琢磨到汉口后能碰上好运气。按他原来的打算,是想打开一条通道,把四川盛产的物资收购外运,他因为读书返川沪多次,对水路比较熟悉,再加上在大学时修的是日语,自恃即使到沦陷区,他也能应付日本人,所以才壮着胆子走这趟。战争时期的生意,做成一笔赢利是很可观,尤其是像猪鬃、棉布、桐油这些东西,既是战略物资,也是民用商品,哪怕跑三趟只成功一趟,也是赚的。人不为利,何必早起?利润与风险共存,他认为值得搏一搏。
扪心自问,他觉得日本人打中国是狠了点,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,逐渐实现工业化,力图与欧美并驾齐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