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叶华在谈判中,还倾向于契丹,要多采购契丹的东西。
假如真按照叶华所说的办,契丹人赚得不少,又怎么会乱了?
这个结果实在是太颠覆他们的认知了。
要知道议和文本送到京城,还有不少言官上书弹劾,说叶华是丧权辱国呢!偏偏才几个月的功夫,契丹就乱了,
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呢!
大周这边,疏通了永济渠,重修了沧州和乾宁军两处城池,还造了不少大型战船,朝廷的各项开支,仅仅为预算的一半不到,节省了大把的银子。
身为三司使的李谷喜不自胜。
可吊诡的一幕出现了。
应该在贸易当中占尽便宜的契丹出了乱子,而应该损失不小的大周却闷声发大财……议和通商,到底是对谁有好处啊?
饶是几位相公才智过人,面对如此奇怪的结局,也是目瞪口呆,拿不出这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