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眼下沈家缺粮之患,在吴地这些士族看来,何尝不是群起而分食其乡土势力的盛宴!
贫家高门,各有烦恼。
沈哲子现在是深有体会,老爹得任会稽内史,而自己也是纪瞻之徒,政治上有了一席之地,文化上也有了抬头趋势,乡土之间的经济基础却又告急。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家业,还真是一刻都松懈不得。
只有各个层面的斗争都取得旁人难及的优势,才能支撑起一个巍峨高门!
既然不打算再即刻向朱贡发难,一行人便又折转回去,与粮队汇合,继续南下。经太湖又行数日,终于回到了武康。
其实本来可以更早回来,但老爹还要虚张声势去晃点别人,兼之稳定自家人心,所以沈哲子就押运着粮食几乎绕着吴兴走了大半圈的冤枉路,才返回龙溪老宅。
其实这个法子直白浅显,也不乏拙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