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关于高价备料的折价核算上,她也依据最开始的采购策略的备忘说明做出区分。连材料分摊比值的设置也参照了国外的材料消耗比对模型。
每一条回复,都逻辑严密,有理有据,直击要害。
尤其是对几笔备受争议的关联交易的解释,艾明羽从业务的必要性和价格公允性两个角度切入,拿捏着轻重缓急,比赵丹自己组织的那版回复,高明了不知多少倍。
这些问题,正是赵丹这几天冥思苦想,却始终难以找到突破口的难点。
赵丹是做财务出身,对数字敏感,做事细致,但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和投资人的思维逻辑,却始终隔着一层。
艾明羽不一样。她在春丰时便是从一线PE做起,深谙投资人的“七寸”在哪,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。每年跟CFO核算报表时关心的问题,与红湖的人别无二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