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在北方的防御重点,便不再是线,而是六个点。
楼烦关,正是明朝时外三关之一的宁武关。
宁武关此时叫楼烦关,因此此地在古时是楼烦部落的。战国时,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,以防匈奴。北魏时,广订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,隋时则先后属崞县、静乐县。此时大唐,朝廷置岚州,楼烦关属于静乐县境内,与朔、代二州夹角交汇。
后来,唐置宁武郡,这是宁武关之始,取广宁、神武二郡尾字,但这时,这里还叫楼烦关。
不过虽然这里叫楼烦关,但其防御,经过这两年李绩和李靖二将的先后加固,这座关城之险,已经不输于雁门。
李超当初提出的北方长城内外三关,外三关就是偏关头和雁门关、楼烦关,内三关则是居庸关、紫荆关、倒马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