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当时在北地,父皇临走前让他好好想想,扶苏这一路走来,听闻了宫中发生的惊变,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一局。
而他再想想父皇当时对他说的那些话。
父皇竟然是认可他的!
所以当年,他同父皇那样争执,父皇虽然气,但却从未失望过立他做储君的人选。
为什么?他明明并不赞同父皇那些政策?
扶苏在路上想了又想,这才恍然发现,如果父皇当初真的不赞同自己,就不会让儒家的人做他的老师,而是让李斯等法家之人做他先生了。
那是因为,父皇知道他实施的那些政策,是绝计不能长久的。
只有父皇,才能将那些六国蠢蠢欲动的人压住。
但是他公子扶苏,更看重的却是儒家仁政,因此深得人心,他若继位,再换新朝之后,大秦才会焕然一新,重新焕发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