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呐,在被事实教育之前,往往会倾向于先挑好听的信。好些人因此笃信当时的房价肯定会降,谁买了就是接盘做冤大头。
那时的学区房还没火成现在这个样子,按照邱纪闻的意思,他在大厂已经工作了有些年,花销不大,钱也都攒在手里,尤其两方老人都还没换武汉现在的大房子,也都愿意帮忙,每家能支援不小的一笔,正好能帮他俩凑够首付。而且那时他和江宜芗的收入也都算可观,按他的意思,就是先买个小户型上车,以后两人再慢慢还房贷,小换大。
但是,江宜芗从小到大都没住过五十几平的房子。一想到好几十斤重的一堆百元大钞,最后才只能买套巴掌大的小房子,她心里就很不平衡。
那时邱纪闻本来都替她把定金交了,可好巧不巧的,她当晚又看了一期财经访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