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“郑家能参加?”
“当然可以,我初步的打算是,只要承担修一里干渠,就给边上一百亩水浇地。这一百亩水浇地虽然是需要纳租税的田,但一百亩都算永业田,不用还给朝廷,死后也能传给子孙的。”
“修一里干渠,换一百亩渠边水浇地?”郑婉言有些惊讶。心里盘算着,这个交换是否划算。
干渠得十丈宽,深也起码得一丈多深的,虽说在平原上挖渠,会比较轻松点,但挖一里渠道,量也很大。
换一百亩水浇地,还是永业田。永业田这个确实比较吸引人,毕竟是能够传承下去的。
“郑家也需要纳租税?”郑婉言问,郑家出仕的人很多,大部分的男丁就算没入仕,也有勋有爵,多是有身份的人,按制是不课户的。
“在中原,或者说在朔方以外,郑家纳不纳课我管不着。但在我朔方,却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