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说,在这支军队里,若是遇到那种头发被剃掉,站在前排填沟壑的,就是刑徒城旦,他们是军队里地位最低的人。
若是那些圆椎髻偏后的人,则意味着这些人是征召来的赘婿、商贾、庸耕雇农,地位比奴隶刑徒高,却低于普通人。
若是普通的士伍,在军中一概梳着偏左的发髻,毕竟秦国尚右卑左,发髻上除了皂黑色的包巾外,也不得有其他装饰物。
低级的爵位如公士,在军中就可以梳偏右的发髻。
上造、簪袅,被允许在偏右的发髻上戴帻,上造赤帻,簪袅苍帻。
这些发式的区别,无不体现着秦国军纪、军容,不容逾越混用。
以上种种,即便是爵位是上造、簪袅之类的,依然只能算“卑贱执事之吏”,一直到不更,才有了典型的区别:不更可以戴冠了。
“不过是一个最矮的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