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考虑当年楚垣夕喊出的3000亿的口号的话,是个值得严肃对待的报价。
但是,太合理的事情总是让人有所怀疑,特别是楚垣夕深知自己一路上有多少地方可以动歪心思,可以挖坑。
创业者并不是不会挖坑,给自己挖坑甚至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。而坑之所以是坑,就是因为掉进去之前很难感知到,至少也要进场做一下尽职调查才能感到哪里可能有坑。
所以阿里给出这个价格楚垣夕当时就感到有问题,但是它是什么问题呢?
是像李靖飞那么低级的拖延问题吗?迟滞小康下一轮融资?这不可能,因为小康目前还有很多钱,毕竟一次性融了40亿呢,距离下一次融资还早。换言之既然选了这个时间来,就不可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