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李瑁虽然猜不透李隆基的意思,但李瑁知道,如此难受的绝不止他一个,李亨一定比他的压力更大。
说来李瑁倒也并非全是担忧,至少李隆基将南诏事宜全权交由他处理了。南诏国祚是存是灭,几乎是由李瑁一言而决。
李隆基拿掉了李瑁的左武卫大将军职,将他晋为天策上将,却又将崔乾佑和马分别提拔,等于是削了李瑁的京中的权势,加强了他在剑南的权势,这倒未尝不是李瑁想要的结果。
此时,无论是李隆基,李亨,李林甫还是满朝衮衮诸公,都相对轻视藩镇的影响力和价值,都觉得长安才是决定最终帝位胜负的根本。毕竟无论之前那一朝的帝位交替,战乱都只是发生在宫廷之中,还从未有过大的混战。
但李瑁知道,如今的大唐已经积重难返,枝强于干,只要一个契机,无论是藩镇谋反还是李隆基驾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