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程杨越手中那只如意扁瓶,则屈居二等,但也从38万估值升至50万左右。董飞燕那只富贵鱼缸,则因为兆头好,也位列二等品,同样从22万,翻一倍到45万。后续在京城和天南的拍品,比如扶桑那只小碗,大多都只能名列三等,估值从十几万到三十多万不等。
这么一整,似乎正儿八经的一个拍卖级凌瓷市场,就这么突然形成了。
有产品,有标准,有市场,有评价。
盛世陶瓷似乎也是抓住机会,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,就有近60件拍品先后出现在全国各个拍卖会上,扎扎实实地赚了一笔钱——总的拍卖额度达到了1700多万,甚至超过同期好些古董瓷品种,真是掉了一地的眼睛。
这样火爆的行情下,当然会有质疑。
大众质疑半流水线化下,盛世陶瓷手中究竟有多少,以后还会生产出多少的拍卖级凌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