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单凭乌江一地的产能,能够维持万人规模的军队武装已经是一个极限,而且还不能太过要求质量。淮南军之所以能够以强械用而著称,除了乌江以外,也是由于大量私铸的补充。与整个天下汹涌大势相比,一个宗族门户所具有的能量实在是微乎其微,如果不能将筹码每一次都恰好投用在能够以小博大的位置上,凭一家之力想要问鼎天下,根本就是痴人说梦。
当然,由于淮上战事接连获胜,奴军几十万大军械用其中大部分几乎都为淮南军所获得,而这也是沈哲子年后准备大进的底气所在之一。有了这一部分军械入库,最起码在硬件方面,淮南军并无太大限制。
沈哲子也因此滋生扩军计划,打算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,将淮南军一线作战军队扩充到五万人以上,而常备在籍甲士则最起码要扩充至十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