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檀在城里转来转去, 有意无意间就来到白鹤学院附近, 日近正午, 恰好是放学的时候,年轻学子抱着课本, 三五成群地走出来, 步伐轻快, 眼里有光, 脸上三分稚气, 混杂着七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。
这些人身上承载着朝廷的希望, 看到他们,就如同看到整个民族的未来。
白檀喜欢学生们意气昂扬的模样,但是对比在外出求学的见闻,却也不得不承认,因着连年征战, 民不聊生, 许多人常年忍饥挨饿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 早就被苦难生活掏|空了身体。
按理来说, 能够来到白鹤书院读书的孩子, 无论出身贫贱, 都足以成为父母的骄傲。小有积蓄的话还好说,若是家底稍薄一些的,即便山长、塾师一再减免学费、杂费, 几年下来也够让人吃不消的,说不得就要倾一家之力,供养一个学生了。